餐桌安全,拿什么来保障?
发布时间: [2010-1-31-14:19:49] 浏览量:3461次
话题共议
在本报和推出的“两会关注”调查中,“食品安全”项内:80.41%的网友表示,“对食品安全非常关注”,按满分100分计算,有42%的网友给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打了不及格。26.67%的网友认为,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最有效的做法,是对出现不安全食品的生产加工、经营企业加大处罚力度。
本次政协会上,民革四川省委在《〈食品安全法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》提案中指出,食品安全监管依然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。这与网友的关注高度吻合。
有害食品的风险不能由老百姓来承担
网友声音
网友“好奇害死猫”:食品生产管理依旧是按部就班的条块管理,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仍不够明确,监管链条存在交叉或缺失。准备建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,是一个系统工程,短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。相关执法人员面对一些问题食品,只是告诉老百姓如何识别假冒伪劣,这等于把控制假冒伪劣的风险转嫁给老百姓自己承担,但老百姓并不是具有公权力的执法人员,对于这些危害应如何识别、如何防范都很难找到有效的办法。
网友“一言”:相关部门要建立更完善的监督机制,对食品生产、销售环节造假、生产劣质食品或违规加入添加剂造成危害的,要坚决打击。从生产、加工、流通等领域加强监管,对造假的、管理不力的、行政管理机关不作为的,都要严格查处或打击。特别是政府要加强这方面的领导,让人民群众放心。
提案意见
检验部门应当将检验的对象、方法、标准等,在条件允许时进行公开,接受群众监督,并对检验结果负责,如果出现食品安全事件,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,检验部门还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。
委员建言
省政协委员窦铮:我国有8亿多农民及5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,生产系统过于庞大,相当一部分的小作坊,连标注的生产厂家都是假的,一旦要求其召回问题食品或责令其作出民事赔偿时,他们往往关门逃跑,拒绝赔偿。另外,如果买一包价值一元的方便面,吃的时候发现了一只蟑螂,“假一罚十”却只能要求10元的赔偿,作为每个消费者,都会觉得不公平。
享用放心食品监管体系先要过硬
网友声音
网友“四叶草”:我认为目前食品安全的状况与管理部门的审批和监管力度不大有关。一般搞食品的企业哪个不跟管理部门的关系比较好啊,要是真的下定决心,大力整顿,风气一定会有所好转。
网友“邓景峰”:政府要加强监管,做到提前检查,提前发现,及时处理,严肃法纪,加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制裁、惩罚力度,提高食品生产和经营者违法犯罪成本。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企业创办人诚信档案,有不良纪录的将永远不准再进入市场。
有网友称:“三聚氰胺”内幕被揭发之前,往奶粉里面添加“蛋白粉”据说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,没有人向监管部门举报,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借鉴税务部门的奖励规定,推出关于食品安全的重奖计划。对举报属实的人员进行重奖,这种奖励制度,对于掺杂制假的生产者来说,也有着心理上的威慑作用。
提案意见
美国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分为联邦、州和地区三个层次,三级监管机构的许多部门都聘用流行病学专家、微生物学家和食品科研专家等人员,采取专业人员进驻食品加工厂、饲养场等方式,从原料采集、生产、流通、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,构成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,与之相配套的是涵盖食品产业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法律及产业标准。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,建立全面、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。
委员建言
省政协委员范中成:为了实现有效监管,有关部门对于自己的监管职责或者职责“盲区”可以适当“越位”,以此延伸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,弥补监管空白,实现无缝链接。另外,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络,使得信息既互联互通又公开透明,确保信息对称。
要让百姓放心“入口”,应该这么办
如何确保百姓“入口”安全?“两会”上,针对这一话题带出的三大问题,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纷纷建议:加大打击生产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力度,规范市场经济秩序。
一问:为何问题食品流通不止?
建议:加大监管力度,制定实施细则
“两会”前,成都市金牛区政协委员们开了个座谈会,大家委托省人大代表、成都市金牛区政协副主席谢俊一定要向大会提交“加强食品安全”的建议。
省人大代表、成都大蓉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明说,从批发市场和流动摊点买来的假冒伪劣产品,外包装逼真程度有时连正牌厂家都无法辨认。企业尚如此,百姓更难免。国家《食品安全法》正式实施已有半年,谢俊说:“总体很好,但细节不够,”他建议省上出台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,加大监管力度,同时帮助消费者提高辨别力。
二问:如何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控?
建议:政企合作,建立完善的溯源体系
上个月,成都市全面推行标准化农贸市场溯源体系设施配套建设。
省政协委员、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会长何涛表示,完善的溯源体系可为食品安全提供支撑。成都家乐福直采经理樊永清用数据来回应何涛的观点:之前从供应商渠道采购的蔬菜,由于无法控制源头,有近30%的农产品质量水平不能确定;但通过“农超对接”的方式直接向基地下单,质量不能确定的比例现在已不到5%。
这个被推崇的“农超对接”方式,省商务厅正谋划在今年全面实施。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“农超对接”,企业可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,还可按自身的技术规范和市场需求,定期对农户进行培训。
三问:如何培育质量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?
建议:产业整体推动,构建统一食品安全体系和科技平台
原材料高档化已成众多餐饮企业的追求,但不少企业抱怨找不到质量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。为此,何涛建议,建一套系统的标准,对生产、运输、物流、服务等方面明确操作规范。
省政协委员、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文勇建议,政府可促成产业链合作,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提升;构建统一食品安全体系和科技平台,建设川猪品牌高地。
他的愿望有望今年实现。省质监局将开展“标准化工作年”活动,围绕川猪、川茶、川酒、川菜、川烟等特色优势产业,新建10个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精品示范基地、40个农产品专项标准体系,帮助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管理标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等,帮助企业提质增效。